教研工作
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> 教务教研> 教科室> 教研工作

阅读教学的意义

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,是落实教学大纲的要求、提升学生内在生活的要求, 更是与时俱进适应信息化潮流的要求。
(一) 落实新的课程标准离不开更明确具体的阅读教学过程。
继20世纪初语文学科单独设科以来,阅读一直作为文选式教材教学的主要手段,
阅读教学也就一直为人依重,其意义自不待言。考察教学大纲,我们不难发现,近二十年来,相继颁布的四部语文教学大纲(1996年、2000年出台的分别为试验版、试验修订版)都强调阐述了阅读教学要求,特别是2000年的大纲与教材调整试行,作为过渡阶段,其精神旨意直接指向2005年左右的全面课程改革,对阅读内容和要求作出了相对更明确、具体的规定。比如在阅读的量上,每学期还与教材同步配套了50万字的语文读本(必修),从我国秦汉以前的诗经、楚辞到汉赋、唐诗、宋词、元曲、明清小说以及最迫近现当代的文学艺术精品,从古希腊神话、史诗到欧洲中世纪的十四行诗、文艺复兴时期的名作以及十八、十九世纪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作品,不仅内容丰富,而且艺术形式争奇斗艳,三年达300万字之多。与此同时,国家还曾推出“学生必读30种名著”计划。教育部制定的大纲还对高中学生的阅读速度首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:“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600字。”这些无疑是最表化地告诉我们阅读教学不容忽视,也给了我们一支拄杖和前进的方向,无疑是有很大的指导意义。
(二)   健康个性、健全人格的发展与培养依赖于阅读教育。
俄罗斯著名思想家别林斯基曾说过:“我们会成为木匠,会成为钳工,会成为工厂主,但会不会成为一个人还是个问题!”,不管是主张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或“人之初,性本恶”的中国的古圣先贤,还是奉行“知识就是力量”的西方的学士哲人,无不把培养高尚的人性作为教育的最低标准。他们认为,只有当人具备了高尚的人性并将其时刻实践于自己真诚的行动之后,知识才能成为人创造而不是毁灭美好世界的力量。前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指出:“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是为人着想的。如果人不能给人以幸福,那么任何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不会给人带来幸福。”因此,传授知识与培养人性方面的教育的要平衡!于知识之外,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阅读的思想教育意义,他认为阅读是“丰富精神世界的源泉”。阅读是个体行为,是读者与作者双边活动行为。作者通过作品向读者倾诉他对人生、自然、社会的看法认识,读者通过阅读结合自身经验便能能动地对此加以评析或再创作。从而把存在于作品中的外在语言、外在情感因素内化为阅读者的内在语言和情感,从而享受到丰富的精神生活和情感生活。在这个内化的过程当中,个体活动能力也即阅读能力起很大作用,而我们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首要依赖于我们语文老师的阅读教学。只有高质量地做好阅读教学工作,重视学生的个性铸塑和情感培养,使其个性更鲜明、感情更丰富、思想更深刻、人格更健全,才能真正完成新大纲中规定的:“在教学的过程中,要进一步养成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、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,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,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,发展健康个性,形成健康人格。”的教学目的。
(三) 新的社会发展要求阅读教学与时俱进:
跨进新的世纪,社会经济已由农业经济、工业经济阶段发展到后工业经济阶段,也即信息知识经济阶段。教育管理也相应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再向人文管理转化,迅速由继承式教育、发展式教育,向创造性教育转化。现在,我们已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新时代。知识总量迅速扩大,更新周期越来越短,学科门类已达6000多种,全世界每天申请的专利达4000项,刊发的论文达8000份。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与时俱进,没有必要的阅读总量和阅读能力,新一代必将不能适应新世纪快节奏、高效率的潮流。在我们大家还在感叹现在高中生课桌上几十公分厚长的书堆时,我们的社会已进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,迫切要求广大语文教师为学生获取信息为目的的阅读“提速”。美国的小学生都能从图书馆抱一摞书回来搞“研究”,我们的阅读不能与时俱进了。
阅读及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如此,而其现状如何呢,更值得我们深思。

收藏】【打印文章